恐惧是一种本能的情绪反应,从本质上说,恐惧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体验,如果人类没有恐惧,就不能够在各种危险和威胁面前寻求自我保存。“无知者无畏”这句话如果变成人类的一个普遍心理事实,那么人类种族将无法存在,生命将归于消失。
正常恐惧与神经质恐惧的不同在于,正常恐惧反应一般是基于一种现实的威胁做出的对等反应,而神经质恐惧则是指缺乏现实意义的畏惧倾向。有一位患有严重的“异性亲密关系恐惧症”的28岁小伙子,因为一位女士对他产生了好感并主动接近,向其询问住址和手机号码,他就被吓得手心发凉,惊恐不已,苍惶恐逃离现场。这就是神经质恐惧,属于病态心理反应。
神经质恐惧的心理根源,是当事人的内心深处缺乏被保护的踏实感、安全感。心理学认为,“安全感缺乏”与当事人在其幼年特别是3岁之前的“爱的缺失”有直接的关系。认识到这一心理根源,有利于当事人将“现实的威胁”与“心理上的恐惧记忆”相区分,进而放弃回避行为反应。
就前面例子中的小伙子来说,之所以产生针对哪位女性的恐惧,是因为在他的幼年记忆中,母亲是一个有极度控制欲和性格暴躁的女人,而父亲生性懦弱,在家里忍气吞声,他自己不仅常常受到粗暴母亲的打骂,而且多次看到母亲对父亲施加暴力。这就是安全感缺乏的无意识心理根源。有趣的是,那个主动接近他并向他示好的女士,恰恰具有小伙子的母亲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于是唤起了藏在他内心深处的恐惧记忆。
当一个人对恐惧的根源有了清醒的认知,并学会面对而不是逃避的时候,神经质的恐惧感将消失。值得一提的是,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这位小伙子后来与那位曾令他极度恐惧的女士结了婚,并拥有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幸福家庭。
除了情感上的心理创伤外,一些残留在心灵深处的对灾害的记忆,也会让当事人产生夸大的恐惧。汶川5•12大地震后出现的各种恐惧性的心理应激障碍,就是因“应激事件”引发的恐惧后遗症。
克服恐惧心理的另一项策略是“代偿”,即通过获得现实意义上的成功,增强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把握能力,以“转移”内心的恐惧,并获得“替代性”的安全体验。许多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人,其动力就来源于心理上的不安全。就人类的情感而言,对金钱、权利、影响力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性地抵消内心的焦虑、不安全和不踏实。但是,一味地依赖于“转移”和“替代”机制建立安全感,是缺乏心理保证的安全感,一旦仕途不顺、业绩下滑、经济状况不良,就会陷入更深的不安与恐惧之中。
克服神经质恐惧和建立安全感,最持久有效的办法是获得爱的支持。当我们有了爱的需要,有了爱的能力,有了被爱的感觉,当我们发现生活中有了更需要我们保护的人,我们就可以变得更加无畏与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