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工作无成,人际不良,这个时候如何去寻找生活的控制感?在课堂上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常常以玩笑的口吻给出一个答案:养一条狗,然后取上领导的名字训一训。
近日社会,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很多人劳心费力地养这些小猫小狗呢?
其一,人的生活都需要控制感,但是现在社会生活不易,很多人对工作、对他人的信心不足,而“狗却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宠物不会背叛你,所以,养宠物本身是人际信任缺乏的一种表现,也是变相满足生活控制感的一种方式。
其二,养宠物就类似于养孩子,但由于我国生育政策等方面的限制,孩子不是说养就能养的,况且,相对于养孩子,养宠物所要付出的不一定多,但相对的责任要小得多。孩子不仅生,还要育,那个难许多,而宠物,养的时候就有许多选择性,又没有太多的教育责任,但不论养小孩,还是养宠物,都能满足自己爱心施展、沟通外接的需要,何乐而不为呢?
其三,人类生活本来就是多元的,幸福本来就是参差百态的,有人喜欢种花种草,有人喜欢小酒麻将,有人喜欢养猫养狗,都是丰富业余生活、增添生活乐趣的不同方式而已,没有所谓好坏高低贵贱之分。
来源:南方日报 2009-08-20 14:32:11 作者:
养宠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春节联欢晚会上姜昆的相声更是说:“以前养个儿子叫狗子,现在养条小狗叫儿子”,把宠物当成家庭新成员,说起宠物和说孩子的口吻一模一样,甚至有的年轻小夫妻不生孩子先养只宠物当儿女,这类都被称作“丁宠”的家庭。专家认为对宠物是饲养者情感的寄托,能够满足部分心理需求,但是有利有弊,过度的迷恋可能造成对生活的逃避,要注意调节。
在有稳定的收入,消费水平也很高的丁克家庭中,宠物可以被看做孩子的替代。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迟毓凯指出,“长时间的纯丁克可能出现寂寞和厌烦现象,宠物可以调节纯二人世界的氛围”。著名心理咨询师于东辉则指出,养宠物比养孩子的选择性大,责任压力小,因此选择宠物作为替代对于丁克家庭而言可谓是一举两得。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就并非独立封闭的个体,都需要与人沟通,以达到情感表达、思想交流的需要。广州白云心理研究所沈家宏所长说:“如今社会竞争现象很是残酷,在现实生活中很失落,则向宠物倾诉,弥补心理缺失。”
另外每个人都需要对生活、对人际关系的一定控制感来达到自我的满足与肯定,迟教授认为,宠物正好实现了这一点。宠物是完全私有的,也是听从于主人的。对宠物的控制可以极大的满足对自我能力肯定的需要。
世间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则,凡事过犹不及。饲养宠物的确有许多的好处,但是有一些人因为宠物的死亡而寻死觅活,离开了宠物则无法正常生活,这样过度依赖的现象也有一定的弊端。在调节过分依赖宠物的心理上,专家建议要建立平衡模式。
不要把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宠物上,要发掘多一点的兴趣爱好,要发现世界的精彩,并不是只有宠物才可以愉悦生活。使生活的内容与方式更加多元化,不至于在没有宠物的时候就找不到休闲轻松的方式,没有办法消磨时间,排解情绪。
要多接触人群,多与人沟通,建立平衡的关系。从与亲人建立亲密关系开始,逐步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建立起爱的连接。针对孩子,要从父母做起。家长要多关心,多陪同孩子,要让他除了宠物还得有自己的小伙伴,形成互补关系。
据介绍,在国外有研究证实:饲养宠物陪伴其日常生活的孤寡老人的身体状况较为良好,寿命也得到延长。
而在我国,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很多,父母工作繁忙,无法经常陪伴孩子。于是,饲养宠物陪伴孩子。沈家宏所长表示,这样做好处很大,可以让孩子减少孤独感,增加安全感。但是如果孩子对于宠物的依赖程度超过父母,则是警醒父母注意了,孩子可能在需求父母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