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报道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微笑报道
成长,与微笑相伴——中国科技大学开展大学生心理 发布时间:2007-02-28发布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

胡胜友 本报记者 俞路石

在中国科技大学,有一个专门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设立的网站——“微笑在线”,2002年成立以来,浏览该网站并参加网上心理测试的大学生逾5万人次。

该校副校长程艺教授说,中国科大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探索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教育、预警和援助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大模块”构建多维立体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积极的早期预防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开展主动积极的、塑造型的面向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科技大学心理教育中心主任孔燕说。

从1993年起,该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先后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人际交往训练》等课程,分别针对低、高年级同学的不同的心理需求,传授心理学知识,提供团队辅导、交往训练的机会,体现“活动-感悟-心灵成长”的课堂特色,把学生带进了一个阳光地带。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该校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开展了旨在体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我是谁”等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素质教育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娱、体育、科技等校园文化活动,让同学们在生动活泼的各种课外活动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通过专题心理讲座、演讲比赛等形式,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

该校还率先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研究学生主体”的理念,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就学习动机、试读生现状、网络依赖、人际关系成败归因等现实问题开展调研,举办“大学生与心理学”答辩式研讨会,学生在使用问卷、量表参与调研的过程中,对自己或周围同学存在的问题有了较理性、深入的认识,从中得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四大机制”构建心理健康预警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被动等待,必须主动出击。”该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鹿明认为,对学生普查只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更重要是要建立一种迅速探测、发现、分析、判断问题和作出反应的预警机制。

基于这种认识,该校针对容易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几个重要因素,利用“微笑在线”、“一卡通”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学生思想动态、生活困难、心理健康、学业成绩等四大网络预警系统,一旦个别学生的成绩落后了、思想状况有波动了、生活发生困难了,甚至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问题了,“网络警报”都会及时拉响。

“微笑在线”是该校专门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设立的一个网站。设立了“微笑咨询”、“微笑驿站”、“微笑测试”、“微笑社区”等8大板块20个栏目,提供网上趣味测试和8种专业心理测试。在线的测试、咨询和现实中的交流、辅导相结合,构建了网络心理预警系统,先后成功调整和纠正10多位同学的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有一位性格内向的赵同学,入学后与宿舍同学关系相处不够融洽,常常独来独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浏览学校“微笑在线”网站时,接受了相关心理测试。中心老师根据网上的测试情况,觉得有必要与这位同学沟通。几天后,中心的老师便根据登录的地址,与这位同学取得电话联系。然而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这位同学对心理咨询一类的话题有所顾虑,说什么也不愿与中心的老师面谈。经过多次的沟通和交流,这位同学最后才答应在一个清静的地方见一次面。没想到一次见面竟使这位同学心情开朗了许多,随后又多次主动到中心进行咨询,人的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全家人为此感到非常高兴,他的母亲专程从河南赶到学校,向中心的老师递交了书面感谢信。

多管齐下建立心理援助体系

中国科技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究其原因,不仅是学校的政策、资金支持提供了保证,而且该校建立了完善的心理援助体系。

2002年5月,学校成立心理教育中心,组成了7名专业教师队伍,负责和组织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和咨询工作。迄今为止,到心理教育中心与老师交流,或通过电话、网络进行咨询的同学达1400多人次。对一些自感心理有困惑或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教育中心的专业教师会主动约请他们进一步交流,认真做好个案记录,为他们提供及时准确的心理援助,必要时还辅以学习辅导、生活辅导、音乐欣赏和药物治疗,效果较为显著。针对重点案例,中心专兼职教师集体会诊,开方解难。

与此同时,该校成立了学生微笑心理学会和心理互助小组,开通“保鲜心情”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网上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层面的心理互助机制,形成了一个以专业心理辅导人员为主、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互助社团为辅的三级工作体系,为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郭传杰说,大学生所碰到的一些心理困扰是自身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和面对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过程,不必视其为洪水猛兽。但作为一个大学的教育者来说,及时、适当和正确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教育报》2004年4月2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