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报道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微笑报道
“阳光同学”帮助“郁闷同学”开启快乐之门 发布时间:2007-04-09发布来源:科大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阳光同学”帮助“郁闷同学”开启

快乐之门

--中科大团委学生处联合教学生心理自助

本报记者 黄勇 通讯员 蒋家平

性格内向、严重口吃,刘同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后最怕与人接触。但校团委和学生处联合开设的《大学生交往训练》实践课,却要求他接近“心目中最尊重的人”。他试探着给“最尊重”的王老师发了封邮件,介绍自己的情况和交流意向,结果王老师当天就热情地给他回信。

如约来到王老师的办公室,刘同学发现,尽管自己讲话断断续续,但王老师和颜悦色,鼓励他畅所欲言。之后,两人从网上到网下往来日益频繁,每次谈话时间也越来越长。他终于出色地完成《大学生交往训练》实践任务,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他,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

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科技大学从2002年开始,组建由学生处、校团委及相关部门7名专职人员组成的心理教育中心。该中心推出一系列《大学生交往训练》项目。

“郁闷”心态一度在中国科大学生中蔓延。“阳光同学寻访”、“阳光访谈录”系列活动和“我看郁闷”答辩研讨会,让一批长期郁郁寡欢的学生,从身边“阳光同学”平实的话语和经历中找到了“快乐之门”。真实的访谈让很多学生悟出:健康心态来自健康的追求、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因人际关系紧张、心理负担重而长期失眠的胡同学,在领衔组织了“大学生人际关系成败归因倾向”调查后,终于正视了自己的弱点,学会了与人沟通的艺术、自我调解的技巧,同学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他还当上了班级文体委员。

2年来,类似的活动还有大学生宿舍关系调查、前途规划统计分析、工作期望调查、网络依赖情况调查等。心理教育中心成功举办了2次“大学生与心理学”答辩式研讨会,全由学生唱主角,研讨学生心理问题,每次都吸引了许多学生和老师参加。

心理教育中心主任孔燕在实践中体会到,空洞的说教,学生厌烦;老师居高临下式的心理问题释疑,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而学生在使用问卷,参与调研、访谈、总结的过程中,在与身边同龄人的深入交往中,能对自己或周围同学存在的问题产生理性、深入的认识,一些容易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可能解决在萌芽状态。

在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孔燕十分重视为学生的心理自助活动提供支持系统,不让学生的自助活动成为“无源之水”。

普及到每一个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理性认识自我提供了最基本的认知体系。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不对心理问题过度恐慌;可了解“完美主义情结”的害处,调整期望值;可准确判断自己是不是陷入了“考试焦虑”……

与此配套的“微笑在线”心理教育网站,设立了“微笑咨询”、“微笑测试”等8大版块,提供网上心理咨询和专业心理测试。网站还提供有益心理调适的6类音乐曲目,有抑制烦躁的,有克服精神抑郁的,有松弛精神、解除疲劳的,有增进食欲的,还有催眠的。

心理教育中心还通过网站建立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BBS电子公告系统》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累计不及格课程学分接近试读标准的学生,及时提出试读警示。

据不完全统计,2年来,中科大浏览该网站并参加网上心理测试的学生超过5万人次,参与交往训练的学生近千人次。

(载于《中国青年报》2004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