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普法夫曼 [Carl Pfaffmann 1913.05.27-1994.04.16],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逝于中风后遗症。
普法夫曼的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均是来自德国的移民。普法夫曼的父母都没有念过高中,但通过努力而十分富有。16 岁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布朗大学,大学二年级时,年轻的卡迈克尔(Leonard Carmichael)教授劝说普法夫曼从事人类味觉的研究。本科毕业后,普法夫曼在布朗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同时也在杰士伯(Herbert Jasper)的实验室工作。1935 年,普法夫曼获罗德兹奖学金赴英国求学,1937 年,他获得英国牛津大学生理学学士学位,1939 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是关于猫的味觉研究。获得学位后普法夫曼回到美国,为后来成为洛克菲勒大学校长的 D.布朗克领导下的约翰逊医学物理学基金会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与了有关海军航空兵军校学院选拔工作的研究。1945-1965 年间执教于布朗大学,与心理学系主任 W.亨特密切合作,继续他关于味觉和其他化学感觉的研究。1965-1994 年执教于洛克菲勒大学。普法夫曼后来对动力人格心理学发生兴趣,试图找出有机体生理方面与心理方面之间的基本关系。
普法夫曼的主要兴趣在于生理学和神经学,尤其是味觉方面。普法夫曼提出了味觉频谱理论。味觉频谱理论反对用特殊感受器的存在来说明味觉,普法夫曼认为味觉刺激可能和光谱一样,是一系列刺激物的组合。味觉的产生可以从两方面给予解释:一方面是不同部位的味蕾对味刺激有不同的感受性;另一方面是传入神经纤维对不同味刺激有不同的感受性。这样,各种味刺激会引起不同神经冲动模式的发放,导致不同的味觉。这种理论认为,咸、酸、苦、甜 4 种味觉可能是一系列味觉中的 4 个关节点,而不是基本的味感受器的功能。1955 年,普法夫曼以实验证明,单根神经纤维对各种味刺激的感受性模式,不同于这些单根纤维组成的整根神经的感受性模式;这些单根纤维大部分都对咸、酸、苦、甜起反应,反应的大小说明它们的感受性不同。有实验报告指出,从 4 种基本味刺激所激发的电位变化来看,并不存在单纯种类的味感受器。
普法夫曼著述甚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他为史蒂文斯《实验心理学手册》撰写的“味觉与嗅觉”一章,以及《布里塔尼卡百科全书》中的同名文章。他还是《嗅觉和味觉》丛书第三卷(1969)的主编。1963 年普法夫曼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