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考试的日子
发布时间:2009-05-20发布来源:科大主页
<转发>
作者: cherubic 发布于 03-05 17:45
--------------------------------------------------------------------------------
Festival_Hood(寒冰)
(上)
终于没能等到考试的铃声最终敲响,我交了卷。把试卷折好递给助教的时候,她看着我笑了一下,我也微笑着,突然我觉得自己的笑容里包含一些说不出来的滋味,毕竟这是大学本科时代最后一次考试。
收拾好书包跨出教室,外面是这个城市冬天的傍晚,彤红的落日斜在加速器巨大圆弧的上方,天气很好。我深深的吸了一口,回头看看夕阳下的三教,一股生涩的暗流在心中涌动。
再见了,燃烧着考试的岁月。
有些考试在我们心底已经渐渐模糊,有些考试随着记忆的拉长反而在心中渐渐清晰,然而留在岁月里磨灭不了的,是曾经流下的汗水。
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二那年考计算方法,头一天晚上下了一场雪,是我在合肥见到过最大最美丽的一场雪。晚上从教室出来,外面已经是白皑皑的一片。美丽的路灯,雪花在桔黄色的灯光中纷飞,一路上的人都停下来看这种温情。有人在林子中奔跑,处在这样的安宁和驿动边缘,每个人都会沉默,我在心中许愿,明天该会是个好日子。
可是那次考试感觉很差,出来的时候踩着咯吱咯吱的雪块,心情异常沉重。等到新开学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其实考得很好,可怜郁闷了一个寒假。
考试留下的总是些或喜或悲的故事,在不同的故事中,有着相同的主角。我忘不了在《电路理论基础》的考场上手足无措一道题也做不完整的场景,忘不了考完《非线性电子线路》是看见一个女生趴在桌子上失声痛哭的场景,忘不了为了《法律常识》不及格的好友去东区向老师求情的场景,更忘不了成绩不好时受老师批评的羞愧。
回首这些年来,有一些失落,有一些感悟,而更多的是欣喜和收获。放下书包对师弟师妹们大侃考试经的时候,我在心里同时存着一份怀念,再上考场将会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如果上天能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会对那些考试说,我会好好珍惜你们的,如果要在这份珍惜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想只会是一年。:P
(中)
很长时间没有去上自习了,去实验室每天都要途经三教和图书馆,每次与那片褚红色擦肩而过的时候我总会以一种古老的目光注视着它们,从那里面透射出来的是如岁月一般的幽长。第一次进三教的时候我在里面迷了路,第一次上图书馆的时候只
是因为和同学打赌敢不敢摸黑登高。刚开始上课时觉得三教里面的屋子真大,个个都像我们中学的阶梯教室,想象中大学的教学楼应该是白色的,没有料到原来也会是那样的深沉。不过很快我就换了一种心态,因为我发现无论我什么时候来,都可以在教室里发现有自习的同学。
后来习惯了这种学习风气,我也成了莘莘学子中的一员。最喜欢在周末的中午,晒着窗边的阳光,听着收音机里的音乐,做基米多维奇上的积分题。三教北边有一块种着水杉的草地,躺在那里背单词也是一件很有情趣的事情。
我们在教室里唱过歌,下过棋,世界杯的时候通宵看过球,时常在一楼的空地上踢毽球,还玩过有楼里面的大头蜈蚣和小虫。大学里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三教度过的,四年多轮下来每个教室都窜过,说三教是青春岁月的见证完全不为过。
图书馆在我们进校的时候还没有建好,站在西区草坪上目力能及处最高的就是十三层的图书馆,黑夜里像个笨重的大金刚,不过那个是个夜晚看星星的好地方。
开始的西区图书馆在电二楼的西侧,就是现在的科大恒星,一个开架借书室和一个简易阅读室,记得唯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可以方便的借到文学休闲的书。后来等九七的师弟们进来的时候,瞩目已久的图书馆才投入使用。
新开的图书馆很美,进去的时候觉得里面像个童话世界,有浪漫的路灯,晶莹的吊灯坠子,盎然的绿藤条,还有金色的门。后来去的多了,路灯也撤了,这种感觉就淡然了。
上午去图书馆上了会自习,很怀旧的感觉,可能以后一个人的世界体会不到这是种幸福。
这种幸福,也许会在时间流逝中酿成酒,等到揭开的时候,溢出香醇的人生。
(下)
每个学期站在教室讲台上的总是些和蔼可亲的面容,他们的发丝在纷飞的粉笔灰中渐渐有了岁月的痕迹。
大一时候相处最融洽的教师就是上我们简明微积分得朱国诚老师了,朱老师上课十分幽默,生动的教学把我们从简单计算的几何时代引入到高等数学领域里。其实我们大家都清楚的知道,一年级的高等数学对我们头脑中思维形式的影响,并不仅仅体现在后来几年的学习中,更为深远的,这是一场革命。而朱老师就像一个先知一样,引导我们走向这场革命。
期末考试的时候朱老师总会跑到学生宿舍来答疑,于是便会和我们神侃一阵,算起来他应该是大学里教我们课程时间最长的,前后三个学期。关于那时教学程度似乎还存在着争议,但是朱老师那种从幽默和蔼中折射出的气质和风度,让我们深深为之折服。
然后是大三的信号系统时候,徐守时老师无疑应该是六系授课岗位上最兢兢业业的了。我想认真上过徐老师课的同学都不会忘记那近乎完美的解题方法和那一套实之有效的教学提纲,那时做徐老师布置的题目就和大一做积分一样舒畅,其实六系学生很多后继课程的优秀成绩都得益于这门课的坚实基础。
再后来就有机会聆听真正的大牛系主任徐善嘉老师的微波课,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能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些前沿声音。
徐老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有很浓的学者风范,最忘不了的就是徐老师讲公式时挂在嘴边的单词“minus”。课堂上气氛活跃的时候,徐老师就会跟我们讲起他的美国学生们,讲美国教授和日本教授的不同,讲东西方文化的差别,所有的点滴,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还有那些年龄较老的教授们,往往带着身体上的病痛坚持来给我们上课。
这种恩情,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敬爱的老师,虽然我们不常说,但是我们永远爱戴您,永远在心底感激您!
BTW:
大学时代最后一场考试,本来只是想随便写一些体会的,没想到一下笔,就倾泻了这么多的感情。对于历史性的话题大家有着同样沧桑的感受,这种沉重岂是简单的文字所能够承载的。
From USTCers 200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