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日前在图书馆VIP召开的“心理委员培养与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研讨会”上获悉,目前,全国六成以上高校设立了班级学生心理委员,他们已成为高校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环节,成为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生力军。来自全国70多所高校的200多名专家和师生代表参加了这次论坛和研讨会。
据中国科大心理教育中心主任孔燕教授介绍,心理委员在国内高校出现只有六七年的时间,但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六成以上高校设有班级学生心理委员。他们作为心理教育的特殊志愿者,是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员,是“桥梁”和“润滑剂”,连接着学校,滋润着同学,在心理教育、朋辈互助、危机预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稳定与和谐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是,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心理委员在高校的发展并不平衡,有的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有的流于形式。如何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朋辈互助功能,进一步完善心理委员管理机制,促进心理委员成长与发展,并加强高校间的交流合作,是这次会议的目的。会议期间,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的5名心理教育专家作了大会报告,介绍了我国高校心理委员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美国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朋辈辅导等。中国科大、复旦大学等12所高校进行了大会经验交流。
参加本次会议的除了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和教师外,还吸纳了学生心理委员代表参加,并专门为他们提供了风采展演的舞台。
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中国科大心理教育中心和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中心,对该校心理教育和心理委员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据悉,中国科大2004年在全国高校率先设立了班级心理委员,他们经过严格的遴选、培训,持证上岗,积极开展工作,成为学校“心理预警与援助体系”的重要基础环节,在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2008年,该校还成立了“心理委员联合会”,联合心理委员积极开展朋辈互助,促进同学“因为自助而成长,因为互助而快乐”。目前,中国科大共有在岗心理委员305名,每个班级都有至少一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工作是班级争先创优中的重要指标。(杨保国)
《科学时报》 (2010-11-12 A3 要闻)